中國粉體網訊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電子學院特任研究員胡芹課題組在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課題組針對非鉛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存在的自摻雜嚴重,、缺陷密度高、非輻射復合損失大等問題,,成功構建鈣鈦礦同質結,,以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提取。這證明了同質結構筑策略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應用潛力,,也為其他鈣鈦礦光電器件的結構優(yōu)化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日前發(fā)表于國際知名期刊《納米快報》,并被選為封面論文,。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目前,,高效率鈣鈦礦光伏器件以鉛基鈣鈦礦半導體為主,但其含有重金屬鉛,,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共健康具有潛在危害,。而非鉛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具有更高的理論效率和較低的毒性,但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與理論值相差較遠,。
研究人員對錫基鈣鈦礦半導體材料進行摻雜設計,,通過將鍺離子引入到活性層中,實現(xiàn)了鍺離子的梯度摻雜和同質結構筑,,進而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提取,。經過進一步器件工藝優(yōu)化,同質結光伏器件的暗電流降低了兩個數(shù)量級,,缺陷密度降低了一個數(shù)量級,,功率轉換效率從11.2%提升至13.2%,在最大功率點連續(xù)運行250分鐘后仍然保持初始效率的95%以上,,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同質結構筑的微觀機理,,也為錫基鈣鈦礦半導體光電器件的結構設計和能級調控提供了一種可靠方案,。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