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FTJS106703
篇名:微弧氧化鈦電泳沉積制備氧化鎂涂層及其抗菌性與生物相容性
作者:范鑫麗 杜佳恒 肖東琴 李耀華 胡麗群 賀葵 翁杰 段可 劉剛利
關鍵詞: 口腔種植體 微弧氧化 電泳沉積 氧化鎂 抗菌
機構: 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組織工程與干細胞研究所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骨與關節(jié)外科 西南交通大學醫(yī)學院
摘要: 口腔種植修復術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術后細菌在種植體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膜并導致周圍炎癥,主要致病菌為牙齦卟啉單胞菌(P.gingivalis,P.g),植入物相關感染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及增加患者痛苦與費用,因此須賦予植體表面抗菌能力以降低感染發(fā)生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術是通過高電壓形成牢固結合且具備良好骨整合性能的氧化涂層,同時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鎂及其化合物(氧化鎂)具有良好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將MAO與電泳沉積(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EPD)技術結合,在多微孔的二氧化鈦表面沉積納米氧化鎂(nano-MgO)涂層,并評價其體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通過SEM、XRD,、EDS觀察樣品表面形貌結構、測定元素組成,。通過稀釋涂板計數(shù)法,、細菌活死染色及SEM觀察評價nano-MgO涂層對P.g的體外抗菌性能。通過將人牙齦成纖維細胞(HGF)與nano-MgO涂層共培養(yǎng)后CCK-8法,、細胞活死染色及骨架染色觀察評價nano-MgO涂層體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nano-MgO顆粒在二氧化鈦多微孔表面均勻-團聚沉積且覆蓋率隨沉積時間增加。各組樣品對P.g的體外抗菌性能在24 h為6%~54%,在72 h為39%~79%,。顯微觀察(活死及SEM)樣品表面活菌比例隨沉積時間而減少,。各組樣品與HGF共培養(yǎng)1 d后細胞相對存活率為79%–67%,5 d后為93–85%。熒光顯微觀察發(fā)現(xiàn)MAO鈦樣品表面幾乎無死細胞,其余4組表面死細胞比例隨沉積時間增加,各組樣品表面細胞形態(tài)完整且各組間無明顯差異,。MAO鈦表面EPD nano-MgO涂層具備良好體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成果可為降低口腔種植修復術的感染發(fā)生率,、減少患者痛苦及手術費用提供一種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