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氮化硅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發(fā)現(xiàn)的氮和硅的化合物,,最早在德國合成,,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有應用。氮化硅陶瓷作為一種高溫結構陶瓷,,具有強度高,、抗熱震穩(wěn)定性好(在空氣中加熱至1000℃以上,再急劇驟冷急劇加熱也不會碎裂),、高溫蠕變小、耐磨,、優(yōu)良的抗氧化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高等特點,,被認為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結構陶瓷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于冶金,、宇航,、能源,、機械,、軍事技術,、光學和玻璃工業(yè)等領域,。
雖然氮化硅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它也具有陶瓷的共性——脆性高,。Si3N4是強共價鍵化合物,,具有高的原子結合強度,,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綜合性能的同時,,由于共價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由共價鍵組成的Si3N4陶瓷滑移系很少,,通常在產生滑移前就發(fā)生斷裂,導致Si3N4陶瓷表現(xiàn)出明顯的脆性特點。歷來,,相關研究者對氮化硅陶瓷的韌性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并總結出一些增韌手段,,如顆粒彌散增韌,、晶須或纖維增韌,、相變增韌和自增韌等,。
既然強共價鍵是阻止Si3N4陶瓷滑移位錯的“罪魁禍首”,,能不能以此為突破口展開對其可塑形變的研究呢,?近日,清華大學傳來好消息,,該校研究團隊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陳克新研究員提出的原創(chuàng)性學術思想,,在共價鍵氮化硅陶瓷材料中設計共格界面,通過“共價鍵斷裂-旋轉-再鍵合”方式來實現(xiàn)類似金屬中的位錯運動,,使得氮化硅陶瓷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高達20%的室溫壓縮塑性形變,,同時其壓縮強度提高至原來的2.3倍(~11GPa)。這種強度與塑性應變的同時提升,,在陶瓷材料中殊為少見,。
具有不同比例共格界面的多晶Si3N4納米柱的力學行為
相關結果于10月28日發(fā)表在Science期刊上,標題為Plastic deformation in silicon nitride ceramics via bond switching at coherent interfaces(基于共格界面鍵切換機制實現(xiàn)氮化硅陶瓷塑性變形),。該研究成果被Science選為Research Highlights,,編輯以“逐步終結斷裂”為題予以亮點介紹。Science同期還發(fā)表了針對該研究成果的Perspective文章,,文章指出,,陶瓷如能實現(xiàn)塑性,將成為比目前性能最好的合金還要更輕、更強的材料,,但陶瓷塑性非常罕見,;該研究通過獨特的結構設計和新的相變機制,在氮化硅中實現(xiàn)了室溫塑性,。這也為實現(xiàn)其他可變形陶瓷的夢想提供了可行途徑,。
該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為陳克新研究員,共同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的張杰,、劉光華,、崔巍,中科院物理所杜世萱研究員等為合作作者,。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
信息來源:清華大學、兩江科技評論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