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自去年“擁硅為王”以來,,光伏產業(yè)正進入一場“造硅運動”,,中來股份的出現無疑給這場運動增添了新的變數,。不久前,,中來股份宣布擬斥資140億元在山西太原投建工業(yè)硅、多晶硅項目,,多晶硅將采用硅烷流化床法,,也就是俗稱的顆粒硅,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圖源:協(xié)鑫)
目前,,國內顆粒硅制造商只有協(xié)鑫科技和陜西天宏兩家,對于潛在的競爭者,,他們也投入了更多關注,。
協(xié)鑫科技中央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蔣立民向記者表示,從公告看,,中來股份所要投資的顆粒硅項目依賴于其技術來源方的專利,,但僅憑這些專利還難以支撐顆粒硅的產業(yè)化。
協(xié)鑫科技是一線多晶硅供應商中率先押注顆粒硅技術的企業(yè),。蔣立民表示,,在過去的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擴產中,公司對專利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技術快速擴散,。“公司當前要做的就是守住專利與人才,,延緩顆粒硅技術擴散的進程,,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保持顆粒硅技術的領先,�,!�
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底協(xié)鑫科技顆粒硅量產以來,,該技術一直處在爭議之中,。正如前述,目前只有少數廠商實現了量產,,大多數廠商仍采用改良西門子法,。有企業(yè)公開表示,硅烷法制造顆粒硅對設備及生產安全性要求高,,存在硅粉單耗高,、輔材費用高等難點問題。
顆粒硅罕見迎來新玩家
當下這場“造硅運動”中,,很少有頭部廠商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制造顆粒硅,,絕大多數都是采用更為成熟的改良西門子法,即傳統(tǒng)的塊狀多晶硅。從現狀來看,,顆粒硅在多晶硅的總出貨量中占比還很低,,僅有5%左右。因此,,中途殺入的中來股份格外顯眼,。
根據中來股份的公告,本次投資項目的主要技術來源為國內科技企業(yè)(以下簡稱“技術來源方”),,其從2017年起逐步完成硅烷生產車間和多晶硅裂解車間的建設,,并完成了小試和中試,擁有硅烷流化床法生產顆粒硅發(fā)明專利2項和實用新型專利9項,。雖然中來股份在公告中沒有明確技術來源方的名稱,,但記者從多個信源獲得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大概率為內蒙古興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內蒙興洋”),。
記者了解到,,內蒙興洋曾計劃開展多晶硅業(yè)務,但并未如愿,。后來轉做硅烷氣,,主要銷售給光伏電池企業(yè),業(yè)內猜測內蒙興洋因此與中來股份走到了一起,。
另外,,記者發(fā)現,在股權關系方面,,內蒙興洋的實控人邵雨田投資了江蘇神山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另一名股東顏凱同時也是蘇州中來民生的股東,后者為中來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從公告中不難看出,,中來股份所要投資的顆粒硅項目,依賴的是技術來源方的2項發(fā)明專利及9項實用新型專利,,但相比紙面上的專利,,要想實現顆粒硅的產業(yè)化,還有一套完整的工業(yè)化裝置,,即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工藝包,。”蔣立民告訴記者,,簡而言之,,工藝包涵蓋設計文件、操作規(guī)范,、操作數據等關鍵內容,,“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其意義遠遠大于幾項專利,�,!�
記者了解到,國外顆粒硅產業(yè)化起步要早一些,。很早以前,,SunEdison及REC兩家公司就都實現了顆粒硅的規(guī)模化生產,,彼時,,兩家公司的產能規(guī)模均為萬噸級。其中,,SunEdison的團隊及知識產權被協(xié)鑫科技收購,,后者2010年便開始進行FBR顆粒硅的中試,但到了2019年左右才具備產業(yè)化條件,。協(xié)鑫科技在押注顆粒硅后,,研發(fā)投入占比持續(xù)保持在3%以上,今年預計將突破5%,。REC與陜西天宏展開技術合作后,,雙方將REC的顆粒硅技術進行了改進,在國內實現產業(yè)化也經歷了七八年時間,。
蔣立民向記者表示,,從國內外企業(yè)的顆粒硅產業(yè)化路徑來看,無論是從中試研發(fā)到產業(yè)化,,還是將既有的成熟技術改進提升,,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難題,這絕不是憑幾篇專利就能實現的,�,!霸跊]有任何試驗的基礎上,專利可以寫,,憑設想就可實現專利夢想,,但跟產業(yè)化相比,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邏輯和概念,�,!�
記者注意到,中來股份在公告中談到,,雖然公司就擬投資項目已儲備了多晶硅潛力技術,,但是該技術目前仍在進一步優(yōu)化中。另外,,公司布局該產業(yè)較晚,,前期未涉足過硅料產業(yè),,且技術轉化為規(guī)模化量產并在量產線上仍然保持較好的產出表現,,仍存在一個較長的過程,,技術確定性的領先性尚需時間印證,因此公司在硅料行業(yè)內技術競爭絕對優(yōu)勢可能無法確保,。
記者就中來股份選擇擴產顆粒硅而非塊狀多晶硅的決策背景等問題,,與公司溝通,公司反饋,,項目還處于較初期階段,,具體內容暫時沒法回復。不過,,中來股份人士談到,,此前由于上游漲價對公司利潤壓縮比較嚴重,因此,,布局上游對公司是有好處的,。
技術快速外溢帶來教訓
上一輪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擴產周期里,光伏行業(yè)經歷了單多晶工藝切換及光伏電站補貼延遲發(fā)放等情況,,包括協(xié)鑫科技在內不少公司都出現了人員流失現象,。
特別是,一些多晶硅企業(yè)對頭部企業(yè)流失人員開出很高的價碼,,一個車間主任跳槽后就能拿到與管理層持平的薪酬,。正是借助類似的路徑,改良西門子法通過企業(yè),、供應商被迅速擴散,。
“那個時候,協(xié)鑫做了很多技改,、擴能的工作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但對專利的重視程度不足,�,!笔Y立民告訴記者,協(xié)鑫現在對知識產權保護十分關注,,并不斷加大相關專業(yè)人才和技術引進力度,,全方位多維度構筑知識產權的“護城河”,“不光是專利,,更重要的是團隊中的核心人員及關鍵資料文件等,。”
在記者采訪中,,一家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龍頭企業(yè)人士提到,,“潛在的產能要比現在高出3~4倍,,整個多晶硅行業(yè)才有多少從業(yè)者?支撐這么大產能規(guī)模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從哪里來,?”
蔣立民告訴記者,,對協(xié)鑫而言,防止技術外溢是當前最大的風險,,核心是各種各樣的關鍵人才。
數據顯示,,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的萬噸產能投資為10億元,,由于形成閉路循環(huán)的裝置數量更少,顆粒硅的萬噸投資約7億元,,甚至更少,。不僅如此,顆粒硅的能耗,、土地,、人員等用量都會大幅減少。例如,,改良西門子法每生產一段時間就要進行停爐,、破碎,而顆粒硅不需要經歷這樣繁瑣的工序,,全流程中配備的人員就會相應減少,。
在顆粒硅供應商的宣傳中,顆粒硅具備成本低,、流動性強,、碳排放少等絕對優(yōu)勢,但在當下擴產潮中,,很少見到哪家企業(yè)有明確的顆粒硅技術,。這并不代表顆粒硅的優(yōu)勢不存在,相反說明大家都想嘗試著做,,但囿于沒有核心技術而無以企及,。
蔣立民表示,協(xié)鑫科技之所以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出重拳下猛力,,目的就是最大化延緩顆粒硅的技術擴散進程,。具體而言,一要延緩顆粒硅技術擴散的路徑,、可能性,,二要進一步對各項工藝、技術,、參數進行改進升級迭代,,在不斷檔的研發(fā)過程中把控更新的技術,。“即便將來一旦有技術擴散出去,,也只能是過去時的‘老把式’,。”
“目前,,國內顆粒硅制造商只有協(xié)鑫科技和陜西天宏,,根本原因是其工藝、技術,、人才,、設備等關鍵要素設有嚴苛的‘壁壘’,行業(yè)難以掌握,�,!笔Y立民認為,改良西門子法更為成熟,,絕大多數廠商投資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多少帶有一些“賺快錢”的心態(tài)。
多晶硅行業(yè)的其他參與者也有話說,。一家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龍頭企業(yè)人士向記者明確表示不會考慮顆粒硅,,“改良西門子法有成本優(yōu)勢,我們非常確信,。評判不同技術不能只看成本,,還要對產品質量能否達標、綜合能耗等做全方位評估,。況且,,經過我們的評估,顆粒硅單噸成本最低是3萬元左右,,而我們的新產能已經可以做到3萬元以內,。”
特變電工在一份項目投資公告中也提到,,硅烷法等多晶硅技術正在不斷進步并逐漸成熟,,協(xié)鑫科技已開始利用硅烷法進行顆粒硅規(guī)模化生產,,成本可能隨著規(guī)�,;a不斷降低;但硅烷法對設備及生產安全性要求高,,存在硅粉單耗高,、輔材費用高等難點問題,目前客戶仍將顆粒硅料與多晶硅料摻配使用,。
多個合資項目將落地
去年,,上機數控與協(xié)鑫科技旗下的江蘇中能設立合資子公司,,在內蒙古建設年產30萬噸顆粒硅項目,兩方在合資公司中的出資比例分別為35%和65%,。最初,,市場對于此次合作頗為看好,也被視作顆粒硅占領下游市場的一次勝利,。然而,,當合資公司多輪增資后,上機數控的持股比例降至27.07%,。
今年2月底,,一則公告引發(fā)市場疑慮,上機數控宣布將另起爐灶,,獨自在內蒙古包頭市投建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yè)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118億元,。行業(yè)內不禁生疑:上機數控與協(xié)鑫科技合作生變,?抑或上機數控不再看好顆粒硅前景?
針對這一情況,,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上機數控另起爐灶是考慮到自身硅片產能規(guī)劃�,!吧蠙C數控現有30GW硅片產能,,且已經在規(guī)劃更大規(guī)模的項目,上機與協(xié)鑫的合資工廠一期只能供應10萬噸顆粒硅,,即便其中大部分供應給上機數控也難以匹配其硅片產能的規(guī)劃,。”
該人士表示,,促使上機數控計劃進一步擴大硅片產能的原因,,與來自同行的壓力有關。比如,,同在無錫的雙良節(jié)能切入硅片業(yè)務的時間比上機數控晚,,但硅片業(yè)務已經迅速趕上,令上機數控倍感緊迫,。因此,,為滿足新規(guī)劃硅片產能,其亟需借助成熟的硅料項目,,鞏固自身地位,。
不過,顆粒硅也有其他新進展,。近日,,中環(huán)股份,、協(xié)鑫科技等簽署了合作框架協(xié)議,擬共同投資的項目包括10萬噸顆粒硅以及約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等,,總投資達120億元,,兩家公司代表的合作雙方在項目公司中的股權比例擬定為40%、60%,。
顆粒硅的質量進展也備受關注,。2020年底,協(xié)鑫科技剛剛推出顆粒硅時,,市場不免對其表面雜質過多,、存在氫跳現象、不能用于制造N型電池等情況存有質疑,。
對此,,蔣立民回應記者說,“可以負責任地講,,市場所擔心的氫跳,、粉末等問題都不存在根本障礙�,!彼脷v史上單晶替代多晶的情況舉例說,,多晶的轉換效率天然比單晶低;但顆粒硅不存在類似天然的劣勢,,在生產端,,粉末、氫跳都可以通過二次處理來消除,,在應用端,,也有不讓它對拉晶過程產生影響的辦法。協(xié)鑫顆粒硅推出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通過公司自身和下游企業(yè)應用,已經獲得了不少客戶的實證和認可,,后面的重點是要探尋能夠讓客戶更方便使用顆粒硅的路徑及方法,,“后續(xù)都會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蔣立民表示,對于協(xié)鑫科技而言,,當務之急是要確保在資源,、人員充分到位的前提下,將正在建設的徐州、樂山,、包頭以及規(guī)劃建設的呼和浩特四大顆粒硅基地規(guī)劃建設好,,保障新建產能順利開車。
“我們現在與中環(huán),、晶澳,、雙良、上機等下游廠商都有戰(zhàn)略合作,,但由于顆粒硅產能還沒有最大化放量,,目前能夠滿足的市場需求量占比還太小。現在多晶硅國內每個月市場需求在6萬噸左右,,而國產和進口的總供應量也只有6萬噸,,其中顆粒硅占比僅5%左右,所以說建設新產能是當務之急,�,!睂τ陬w粒硅的前景,蔣立民十分樂觀,,“就像當年單晶替代多晶一樣,,顆粒硅的市場份額從5%提高到10%、30%再到50%以后,,整個進程就會快速推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