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xù)了兩年時間了,,繼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變異毒株出現之后,,近期出現的奧密克戎毒株又在世界范圍內引發(fā)較為嚴重的疫情,。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其早期階段的傳染性比德爾塔變異毒株強4.2倍。而且其更為狡猾,,更具有隱匿性,、不可預測性,所以防范“奧密克戎”的困難程度遠高于德爾塔病毒,。
1月17日,,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發(fā)布消息稱,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在陶瓷表面存活時間最短,,病毒的傳染性在24小時內即消失,。
為評估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染性,該機構研究人員在同等空氣相對濕度(30%至40%)和溫度(26至28攝氏度)條件下,,在金屬,、塑料、陶瓷板上和蒸餾水中對奧密克戎毒株存活性進行比對實驗,。結果表明,,奧密克戎毒株在陶瓷表面失去活性的速度最快,不到24小時就已檢測不到,。
目前關于奧密克戎毒株在陶瓷表面失去活性的速度最快的原因還未見詳細分析,。但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之后,陶瓷材料便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承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壓電陶瓷,,其在呼吸機、口罩機及先進的超聲醫(yī)療設備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pexels)
而在日常方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衛(wèi)生環(huán)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促使對抗菌材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以前人們只對貼身衣物的抗菌要求比較高,從而在紡織行業(yè)里有關抗菌材料的研究非常多�,,F在人們對抗菌功能的需求進一步擴展到居住環(huán)境,,抗菌陶瓷材料作為人們居住環(huán)境不可或缺的產品,其抗菌功能備受關注,。
抗菌陶瓷的種類
抗菌材料主要可分為有機抗菌材料和無機抗菌材料兩大類,。有機抗菌材料耐高溫性能差,壽命較短,,不適合生產陶瓷等抗菌建材,。無機抗菌材料安全性高、耐熱性好,,化學穩(wěn)定性好,,可添加到各類陶瓷制品中,起到抗菌作用,。
無機抗菌材料主要有:
(1)金屬氧化物:抗菌效果為AgO>CuO>ZnO>CaO>MgO,;
(2)金屬離子:抗菌效果為Ag>Cu>N>Co>Zn>Fe;
(3)光催化抗菌材料:如TiO2等,;
(4)利用硼原子的殺菌性能:如硼酸類,。
抗菌陶瓷的作用原理
1、載銀類抗菌陶瓷及其作用機理
利用抗菌陶瓷釉面存在銀離子抗菌添加劑,,當病菌與抗菌陶瓷釉面接觸后,,通過(Ag+)與蛋白質巰基(‐SH)反應,破壞病菌的生物結構與正常代謝,,導致病菌死亡或抑制其繁殖,,從而達到抗菌的目的。
工藝過程為:主要采用磷酸鋯,、磷灰石等載體負載銀離子,,后加入釉料,然后進行施釉和燒結,。
(圖片來源:pexels)
2,、二氧化鈦抗菌陶瓷及其作用機理
利用陶瓷表面銳鈦型納米TiO2在H2O、O2體系中發(fā)生光催化反應,產生的羥基自由基,,能和多種細菌反應,,而有效地滅菌和消除臭味,達到抗菌的目的,。
工藝過程為:經過化學處理的普通陶瓷表面通過浸漬或噴涂二氧化鈦溶膠,,后烘干,低溫燒結,,在普通陶瓷表面形成一層一定厚度的納米二氧化鈦薄膜,。該薄膜只有在紫外線照射下,才具有較好的抗菌性能,。該薄膜可以使陶瓷表面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3、硼類抗菌陶瓷及其作用機理
利用硼原子具有殺菌作用,,如硼酸為醫(yī)藥中常用的消毒劑,,在陶瓷釉料中添加硼元素,達到抗菌的效果,。
參考來源:
[1]俄研究:奧密克戎毒株在陶瓷表面存活時間最短.北京日報
[2]陶瓷界的“抗疫多面手”——壓電陶瓷材料丨科普硅立方.中科院之聲
[3]鄧來福,,倪成林.陶瓷釉面抗菌材料的研究現狀
[4]吳永鑫等.淺談抗菌陶瓷的研究進展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