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隨著政策的推進以及下游需求的刺激,,動力電池行業(yè)的上市公司紛紛加大了產能上的投資,。
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6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為101GWh,,預計至2017年年底規(guī)劃總產能將達230GWh,,同比增長127%。
動力電池強勢擴產的背后 中國設備悄悄崛起
鋰電大數據尋訪發(fā)現,,今年上半年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發(fā)布了動力電池擴產計劃,,同比增加133%。
例如,,寧德時代總裁黃世霖曾表示,,去年7月,公司鋰離子電池產能已達到7.5GWh,,接下來每年產能翻番,。到2020年底,希望總產能達到50GWh,。
例如,,比亞迪目前動力電池產能為16GWh,其青海的電池工廠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預計建成后產能將達10GWh,。比亞迪未來將擴大三元鋰電池布局,2017年新增三元電池5-6GWh。至2020年,,預計總產能將達到40GWH,。
動力電池強勢擴產的背后 中國設備悄悄崛起
從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大的行業(yè)崛起,,設備廠商均是直接受益者,,方向型龍頭企業(yè)往往誕生于此,如基建投資周期誕生了三一,、中聯(lián)等設備龍頭,。
順藤摸瓜可發(fā)現,中國鋰電設備生產廠家正在悄悄地崛起,,他們今年的訂單普遍飽滿,。
首先,新能源整車企業(yè)對動力電池要求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的趨嚴,,推動著電池設備的迭代升級,且有加速之勢,。
其次,,電池生產設備每2~3年就要迭代一次,如果不對舊的設備改造升級,,在市場上就會失去競爭優(yōu)勢,。
最后,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續(xù)航里程的要求,,也會產生連鎖反應,傳導至電池設備領域,,促使電池企業(yè)對設備做出相應調整,。
根據起點研究(SPIR)統(tǒng)計,2016年中國鋰電池電芯設備規(guī)模為7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其中國產設備占55億元。
例如,,CATL致力于用中國設備做世界一流產品,。從核心供應鏈可以看出,CATL并沒有采用盲目進口,,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設備,、材料等在內的完善的國產供應鏈體系。CATL設備的國產化率是86%,。
起點研究(SPIR)預計未來國產比例還將提升,。
起點研究(SPIR)稱,,目前動力電池的產能和性能,遠不能滿足終端電動車及儲能市場的新增需求,,未來3-5年將是鋰電池設備高速增長期,。
動力電池強勢擴產的背后 中國設備悄悄崛起
在市場上,我們可看到,,日韓等進口設備是國產設備價格2~10倍,,但在個性定制化、產品靈活適用性,、后期維護更新等方面,,國產設備已經更具優(yōu)勢。
另外,,我們不應只看到某些企業(yè)從日韓進口設備,,其實,當前的情況是,,中國鋰電設備廠商以其高性價比,,正在悄悄地進入了日韓電池市場。
中國鋰電設備制造業(yè)已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