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與工作經歷
1995.9-1999.7,桂林工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yè),,本科,;
1999.8-2005.8,,桂林工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室,,助教,、講師;
2005.9-2009.12,,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2009.12-2012.12,,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
三,、科學研究工作
1.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材料和器件方向。作為項目負責人在基礎研究領域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國家863課題1項,,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7項。研究成果發(fā)表SCI論文15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50余篇),;新合成19個有機無機雜化半導體材料,,為劍橋晶體數(shù)據(jù)庫中心貢獻19個新晶體結構;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29項,,獲授權12項,。
2.精細碳酸鈣開發(fā)和產業(yè)化方向,。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廣西重點研發(fā)計劃和廣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重大專項各1項,,開發(fā)了納米碳酸鈣高效碳化工藝方法、超懸浮超分散納米碳酸鈣制備方法等技術成果,。相關研究成果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1項,,獲授權4項,成套生產技術完成技術成果轉讓2項,,轉讓經費400萬元,。建成3萬噸超細活性重質碳酸鈣示范線和年產10萬噸透明膜專用碳酸鈣生產線各一條。
2012.12-至今,,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四批和第八批廣西特聘專家,;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負責人,;首批廣西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廣西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第十二屆廣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第十八屆“廣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