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男,1945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情報研究所(ISI)公布的高引用學者(HiCi學者),,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986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yè)獲博士學位,,1987年至1992年間,,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材料系和在德國馬普金屬所分別作博士后和高級訪問學者各一年。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高溫結構陶瓷,、高性能納米復相陶瓷,、碳納米管改性與應用以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近幾年來在復合微/納米粉體材料的合成與應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積極肯定,。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承擔和完成了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國家“973”項目的二級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上海納米專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2002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3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2005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共五項以及2004年第五屆中國國際發(fā)明展覽會金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700多篇,,被SCI他引8000多篇次,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96項,,已獲授權64項,。 主要研究領域: 1. 光電催化材料,致力于微/納米顆粒以及薄膜結構的設計,、制備以及光電催化制氫和CO2還原,; 2. 異相催化材料,致力于金屬-氧化物以及雙金屬-氧化物復合納米結構的設計,、合成和天然氣催化重整研究,; 3. CO2吸附材料,致力于高效和高選擇性的CO2吸附劑的設計研發(fā),; 4. 柔性超級電容器,,致力于高柔性、高儲能性電極的開發(fā)和超級電容器結構的優(yōu)化,。 |